类别:B
湛农函〔2022〕245号
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第20220041号答复的函
梁栢强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发展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的建议》(第20220041号)收悉。经综合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发展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是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现代农业进程的重要推动剂。近年来,我市围绕自然及特色农业资源,不断拓宽加深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休闲产业基础坚实、业态类型丰富、品牌效应凸显,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休闲农业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做法与成效
我局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主要路径,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投入力度,因地制宜推动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整个产业呈现出“发展加快、质量提升、领域拓展、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新亮点。
(一)强化科学规划和绿色可持续,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认真落实《关于推进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广东省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广东省农业公园总体发展规划》《广东省乡村休闲产业“十四五”规划》等相关政策性文件,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百镇千村”提质升级行动,在用地政策、财税支持、拓宽融资、公共服务等方面,落实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举措,为行业发展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制订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目标、空间布局、产品建设、旅游线路、保障措施等,科学规划乡村旅游发展布局,推进乡村旅游全覆盖,有效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当前,乡村休闲产业多样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涌现出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及其他休闲农业园区模式。2021年,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500多个,从业人数为7.9万人,接待人数1500万人次,营业收入5.7亿元。
(二)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夯实休闲农业发展基础。我市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来抓,着力做强优势特色、富民兴村产业,依托稻田、花海、果园、梯田、茶园、养殖水面等资源,发展景观农业、农业科技、特色动植物观赏、农事农家生活体验、休闲垂钓、民族民俗文化等产业。一是创建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给休闲农业发展注入新内容。全市建有2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国家级产业园4个,省级产业园17个,未包含2022年刚获批的4个,在全省名列前茅,实现了“一县(市、区)多园”农村全覆盖建设目标,成为县域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产业园注重延伸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打造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休闲采摘、农家文化、农家宴等休闲农业项目。如:廉江市举办“廉江红橙旅游文化节”,产游相融,不断提高红橙品牌知名度。徐闻县每年举办菠萝文化旅游节,打造以“菠萝的海”为核心的休闲观光体验农业产业集群,推动“农业+旅游”融合发展,年吸引农业旅游观光和采摘体验游客150万人次。麻章区花卉产业园利用近邻市区的地域优势,组织迎春花市,活跃市民节日气氛,同时与中小学校组织各种研学活动。坡头区莲藕产业园举办的“荷花节”,开展莲藕种植育种深加工、太空农博园、研学旅游、乡村研究院等项目。乡村文旅逐渐展现出新业态、新动能、新面貌。二是实施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强镇”兴村产业,增加休闲农业新载体。我局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提质扩面,建设“四小园”小生态板块,培育乡村休闲聚集区,推动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及“一村一品一游”乡村休闲发展。2019年-2021年,我市评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135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12个,农村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休闲农业有了新的载体。如遂溪甘蔗主题公园用农业生产、乡村生活、农耕文化体验相结合的“生态休闲+乡土文化旅游”模式,建设甘蔗科技成果展示厅、育苗温室、新品种展示区、红糖厂、亲水平台、文化古井等多种景观,既作为农业科技示范的平台,利用科技的力量来促进甘蔗产业转型升级,带领广大蔗农进行提质增效生产,又在文创红糖上做文章,开展甘蔗制品的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制造出各式文旅红糖等保健食品,增加甘蔗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高广大蔗农的收入。
(三)挖掘农业功能,休闲农业类型不断增多、发展内涵日益丰富。当前,农业的功能不仅仅是生产,还有生活、生态功能,农业经济不仅保证供给,还要保收入、保生态。如农业除了搞粮,还可以搞饭、搞活、搞绿、搞生态、搞文化,除了卖农产品,还可以卖过程、卖体验、卖观感。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空气变人气,青山变金山,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礼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从单一的农家乐、赏花摘果,向观光、体验、康养、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格局。 一是以农家餐饮、观光、采摘、品尝、民宿等为主的休闲农业,主要集中在城市郊区,以提供食宿、游乐、采摘、购物为主。 二是以自然特色、区位优势、文化底蕴等为主的休闲农业,主要集中在景区周边,提供农家饭菜、宿营房屋、农事体验等服务。三是以特色农耕文化、田园景观、健康养生为主的休闲农业,主要集中在气候宜人、资源独特、农业生产集中连片的区域,提供食宿、康养、保健等服务。此外,也涌现出一批有特色的农业嘉年华、特色小镇等品牌。四是打造品牌效应,丰富发展内涵。各地立足当地资源,不断挖掘和丰富发展内涵,由原来单纯的吃、住、玩、购,逐步拓展到文化传承、涵养生态、农业科普等多个方面,更加注重开发“+地域传统文化”“+科普教育”“+养生养老”“+信息技术”“+节庆活动”等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产业。廉江市谢鞋山乡村旅游示范点、坡头区乾塘荷花文化旅游区、遂溪县金龟岭休闲农场、螺岗小镇、菠萝的海、茗上茗茶文化旅游区等已经成为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新热点,受到广大市民游客的喜爱。目前,全市被评定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1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麻章区)1个、示范镇3个、示范点28个,省级农业公园3个。
(四)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创新农村经营方式,“农业产业+乡村文旅+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模式不断升温,很多乡村依托丰富的农耕文明,自然生态资源和特色农业资源,以及农家乐美食、休闲渔业游为依托,大力开发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乡村生活体验等特色旅游项目,加快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打响了乡村旅游品牌,注入了乡村振兴新动能。雷州市水田垦造首期4500亩旱地不但蜕变为高标准农田,披上了绿衣,还以“稻海桑田、石狗守护”为主题,以“观稻海、闻稻香、品晚霞、瞻石狗、体农耕”为主要内容,以“雷文化”为主打造集“耕、食、乐、学、居、艺”为一体的休闲农业旅游区,吸引游人云集。坡头区南调河沿岸整合撂荒地后,当地镇村试种上了约500亩油菜花,并用稻草扎出了十二生肖庆虎年、网红猪猪、玩具熊以及农民春耕劳作等造型,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赏花拍照。广东省十佳最美农田--遂溪县金龟岭农业公园用车间观光式种植农业,集生产、培训、示范、休闲旅游、餐饮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拥有“绿保农业”和“金龟岭”两大品牌农业,致力于发展高品质、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生态品牌农业,种植有30多种采摘水果和蔬菜,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业,建设体现龟寿文化、农耕文化、科普文化、田园文化主题特色的生态农业种植园和旅游景区,是《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及《广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已成为粤西地区乡村旅游热点、湛江市乡村旅游的亮丽名片。
(五)建设美丽宜居农村,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整体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和“一村一品一游”的整体提升。一是全域开展环境整治。目前,全域12140个自然村已100%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建立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和保洁队伍等工作。全市1397个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690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二是全域推进厕所革命。积极探索农村新(改)建公厕和户厕无害化改造奖补制度,将厕所革命奖补资金纳入本部门年度预算。专门设计了户厕、公厕台账模板,要求各县(市、区)以“一户一档、一村一册”的统一标准建立厕所革命台账。全市累计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户数124.83万户,全市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为99.9%。
(六)推进农业农村改革,释放乡村资源活力,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政策制度支撑。一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我市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顺利完成,据统计,全市10个县(市、区)111个涉农乡镇14087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中农村集体联合社1788个,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12299个),共清查农村集体资产218.14亿元,共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6053302人,已为13942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登记赋码并颁发换发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全市有经营性资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473个,已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有经营性资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462个,共量化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272442.25万元,颁发《成员和股权证》247642份。二是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以“依法、有偿、自愿”为原则,以“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为机制,以农村土地确权成果为基础,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据统计,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04.0万亩,土地流转率43.5%。
(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才培训。一是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的生力军,据统计全市获得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4686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社192家,省级以上示范社116家,国家级示范社7家;农业规模经营户17465家,其中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38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62家。二是加大农村各种人才培训。积极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2021年我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资金628万元,培训总人数1860人,其中农业经理人100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660人、基层农技员100人。认真落实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团省委、省妇联关于宣传推广“广东精勤农民网络培训学院”的通知,创新人才振兴举措,建立本市特色精勤农民培育模式,截止目前全市共有46190人注册参加培训。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2021年“广东十佳最美农技员”评选活动的通知》,我市积极组织开展乡土专家认定工作,共推荐2021年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421名。
二、我市休闲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与困难
当前,农业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城乡分离加速向城乡融合转变,农业农村的物质基础条件、体制机制环境都将发生深刻变化,这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一是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创造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二是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三是扶持政策力度加大,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更强的推动力。近年中央和省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建设美丽乡村、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等政策性文件中,都强调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如中央财政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示范项目,省扶持建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重大项目,均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支持内容。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和政策红利,将成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市休闲农业仍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在布局上,存在多点开发、低层次无序开发的现象;在功能上,结构单一,特色不明显,产品雷同,同质化发展,文化深入挖掘和传承开发不够;在管理上,行业标准或规范缺乏,制度不健全,服务水平不高;在政策上,扶持和引导行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和土地等政策落地难。另外,个别项目存在脱离农业基本功能、偏重休闲娱乐问题,影响休闲农业长远发展,近年大棚房整治对一些经营主体造成很大冲击,必须吸取教训。发展不足表现在:一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意识还不强,乡村旅游产业体系还不够成熟。大多乡村还没有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对挖掘当地乡村旅游资源还不够。旅游产品单一,旅游品牌缺乏,乡村旅游产品不够丰富,“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配套还不够,乡村旅游带动力还不强。二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投资者实力不强,建设资金不足,各项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配套较为落后。三是小景点多且散,未形成成熟、独特的精品线路。缺乏统一规划,旅游市场相对松散,地方特色的旅游主题不够突出。四是落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用地、使用问题仍然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与措施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促进产业升级为着力点,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让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从中受益。在工作指导上,要把握“ 五个坚持”。 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放在首位,让人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定位,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传统种养产业转型升级,把农业培育成令人向往的产业;三要坚持以绿色为导向的发展方式,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保留住独特的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四要坚持以创新为动力的发展路径,加大创意设计,创作一批充满艺术创造力、想象力和感染力的创意精品;五要坚持以文化为灵魂的发展特色,展现农耕文明魅力,塑造乡村文化特色,增强乡村文化的影响力。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
(分管领导:林国栋,经办人:常娟霞,联系电话:13360108115)
湛江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 6月30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及相关督办工委、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