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政府门户网站
长者助手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湛江市农业农村局

湛江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第十三届湛江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0200028号提案答复的函

湛江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第十三届湛江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0200028号提案答复的函

许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速发展湛江市海水稻高值化加工产业的建议》(第20200028号)提案收悉。我单位高度重视,认真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海水稻作为世界稀有水稻资源,在我市被发现后,经过我市和国内相关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海水稻已在国内多个盐碱地、沿海滩涂地区试种成功,并在局部地区获得规模化推广种植,为实现我国增加粮食供给、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化农业以及盐碱地环境优化等国家宏观政策目标开辟了新的路径。你的提案基于我市乃至国内海水稻规模化推广的现实基础,为海水稻产业未来发展指出了方向,对我市大力发展海水稻产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我市海水稻产业现状

  1.海水稻生长特性

  海水稻也即耐盐碱水稻,严格意义上是指可以生长在海水里或者用海水灌溉完成其生命周期的水稻,具有较高的耐盐度,既不能生长在海里又不能用海水作为灌溉水来完成其生命周期,是一种可以生长在因涨落潮有海水和淡水反复交替灌溉的海边滩涂,能忍耐一定盐分浓度正常生长的特异水稻。海洋的平均盐度为35‰,而普通水稻的耐盐能力最高可以达到4‰-5‰,如果盐度过高,水稻就会死亡。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方良俊教授的水稻耐盐能力研究表明,我市搜集的海水稻,耐盐极限不超过15‰,在15‰的盐浓度下,在没有淡水补充的环境下均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

  2.我市海水稻发展情况

  湛江水稻发展历史悠久,其中海水稻的研发成为湛江水稻产业中的特色优势产业。早在1986年,“海水稻之父”陈日胜发现海水稻并开展相关科研工作。与此同时,湛江现代农业进程的加快为海水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市海水稻代表品种是海红香稻,由广东海洋大学耐盐植物研究团队主要研发与试种。该团队历经二十多年,采用杂交育种技术对现代的香稻品种与古老的海水稻种质进行改良,通过上万次的杂交测试以及分子标记技术的研发,培育出了原创性的耐盐优质高产特种海水稻新品种—海红香稻(海红11、12为代表)。该类稻米具有独特的天然芋香,经多轮测试鉴定具有优质的保健功能,是推进水稻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农业产业功能性延伸的重要科技成果。随着近年来广东省农业厅对海水稻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海水稻种植在粤西地区正不断推广。

  2017年7月11日,湛江市科技局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海红 12”进行现场测试验收,经鉴定,新耐盐水稻品种已经达到亩产389.3kg,近三年在粤西沿海地区的盐碱化农田累计推广种植面积已经达到海红香稻36255亩,种植产值为4568.13万元,远远地超过了预期产值。同时建立海水稻科技示范基地2535亩,精准扶贫15户,科技培训1000多人次,技术辐射10万亩以上,使得海水稻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得到快速推进,海水稻的种植面积得到迅速扩大,为我市海水稻加工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原料基础。

  3.我市海水稻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海水稻种植与研究虽然起步早,但品种选育推广周期长,当前我市海水稻产业尚处于种植推广阶段,阻碍了下游加工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市海水稻加工产业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据检测,海水稻胚芽富集活性物质,包括脂肪酶抑制剂、六磷酸肌醇、谷胱甘肽等,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2018年广东医科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湛江绿源食品药品研究院联合开展“海水稻生物活性物质的临床应用及产业化研究”项目,以推动海水稻活性物质功能性制品的产业化,以海水稻胚芽为原料,打造集海水稻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生物活性物质研发提取、功能性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医药开发于一体的“产业链协同创新综合体”。科研力量的介入为海水稻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我市海水稻加工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二、海水稻加工业面临的问题

  1.海水稻种植推广难度大,加工原料相对缺乏

  目前,我市粮食生产面临劳动力短缺,全程机械化程度较低,人工和物化成本快速上升,种粮效益不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等问题,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产能的形势较为严峻。大面积推广耐盐碱水稻,因种植环境特殊,还存在更多的现实问题。一是我市台风多发,耐盐碱水稻生长的沿海滩涂缺乏抵御台风的基础设施,比内陆基本农田更容易受台风影响,水稻受灾乃至绝收风险大。二是目前尚未有适用于沿海滩涂种植水稻的农业机械,依靠传统的人畜动力投入的耕作方式大面积种植耐盐碱水稻,其高人工成本与低效益收入的矛盾有违市场经济基本法则。三是目前在种粮补贴、水稻政策性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的范围内,还没有对沿海滩涂种植水稻进行明确的界定,缺乏利用强农惠农政策降低农民种植成本,提高灾后自救能力的政策依据。因此,在现阶段大面积推广耐盐碱水稻种植还缺乏一定的可行性,仍需经过大量的研究论证和试验积累。

  2.科研资源整合不足,加工科技研发力量相对薄弱

  我市海水稻相关科研单位,尤其是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优势研究团队,在海水稻加工技术与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某些关键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授权,为海水稻加工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技术储备。然而,总体上参与海水稻产业化技术研发的科研机构仍然较少,省内优势科研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此外海水稻加工产业缺乏产业化技术体系的顶层设计,没有形成系统化的集成技术成果,看似高大上的成果,实际上缺乏小试、中试和安全性分析等成果落地所必经的途径,从而造成当前我市海水稻加工技术成果转化难、落地难等问题。

  3.海水稻加工产业缺乏企业参与

  我市海水稻加工产业的空白状态,除了受到研发力量弱和资源不足的制约外,加工企业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也是影响农业企业参与海水稻加工业的重要因素;此外,海水稻加工产业不明朗的发展前景,导致金融资本难以向海水稻加工产业倾斜,导致当前大部分企业仍然处于观望状态。

  4.创新政策引领性不足,相关支持体系尚未完善

  就目前来看,湛江市海水稻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实行了与之相配套的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对于促进海水稻产业的稳定发展以及海水稻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成长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而对于具体政策的落实方面,则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说,对于我国当前农业补贴政策而言,粮食直补政策是大多数农民关注的重点,由于海水稻种植在湛江市仍处于试验阶段,多数湛江本地农民怕种植之后得不到及时的粮食补贴难以收回种植成本,所以选择拒绝试种,而对于实验田选择来说同样如此,普通农户怕流转土地后得不到相应的补贴,所以宁愿不种植海水稻也不会将土地参与到流转中。

  除此之外,政策衔接不到位也是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湛江市海水稻示范推广进程还比较缓慢,但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的生产基地,对于企业和农民之间,也还未形成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这对于原材料的收集供应以及利益联结机制的形成来说基本上是没有保证的,容易造成农户自己生产种植之后把稻米再低价出售给其他的小商贩。我市海水稻产业要想发展,必须解决企业与基地、农户间脱节的问题,就不能缺少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与衔接,也必须在农村经营组织管理制度上进行合理的规范,促进良好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形成,同时积极的整合人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对海水稻进行特色化与专业化的区域布局,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避免出现以往依靠农户独立生产加工的局面出现,形成稳定的市场供求关系

  三、下一步措施

  结合当前我市海水稻产业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拟从以下5方面入手,加速海水稻的产业化发展。

  1.海水稻原产地保护

  把耐盐碱水稻作为一种稀有的水稻种质资源列入原产地保护,为我市在海水种稻领域的研究提供支撑。

  2.优化海水稻产业政策环境

  加大海水稻政策保护力度是促进其主导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手段。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始终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样对于海水稻这类新兴农产品而言,其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与产业化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在种植过程中,对农民进行有序引导,通过推行相应的补贴与政策优惠来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其市场推广的过程中也需要政府帮助其树立品牌信任,提高公众的接受度。鉴于海水稻产业发展与普通农业产业发展的差异,地方政府应充分重视海水稻发展价值及产业发展缺陷,及时出台海水稻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及时完善海水稻知识产权保护、农村土地流转以及海水稻相关特色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规定。政府需要对海水稻产业进行有序引导,其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产品特色,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从而形成有特色的品牌产业。在继续投入科研力量突破单亩农田产量这一限定因素的基础上,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将海水稻作为广东省沿海地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完善政策体系来对水稻的育种种植、培育检测、加工包装和平台销售等各个关键环节的资源进行整合,逐步推进海水稻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规划,并且也可以将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其产业发展过程当中,用新模式新方法来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并在其产业化进程中坚持项目引进和招商引资,尤其是对于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这个普遍存在的难题,对于农业技术产业化开始实施到成功实现的阶段,是一个相当漫长且无比艰辛的过程。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依靠相关部门进行合理规划,制定与之相匹配的扶持方法,做好统筹安排,协调统一,避免产业的趋同化以及低质化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村企业的指导,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入,避免低水平重复和资金分散以及多头管理等问题的出现。同时也需要对可供改造的盐碱农田进行规划以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农村土地流转与经营转让,同时完善农村金融支撑环节,加强精准扶贫与创新创业等支持力度,助推海水稻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积极培育海水稻龙头企业

  培育引导形成海水稻龙头企业,是扩大海水稻产业发展规模、促进海水稻产品市场化进程的重要方式。除了集中资源突破海水稻技术创新之外,政府也应当重视产品的生产加工环节,重视海水稻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以政策支持的方式对这些企业进行长远规划和合理引导,对于产品开发的类别、产品包装与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不断提高水平,努力将海水稻产业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其次,应当不断的推进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粤西地区海水稻种植情况来看,未形成规范的专业合作社以及产业化经营也是一个软肋,就目前来说很多地区还存在对海水稻种植信任度不高、对海水稻种植技术掌握偏弱、缺乏海水稻的合理销售途径等问题存在,因此,要将海水稻产品与地方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相结合,使之成为地方的特色农业品牌,同时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导,加快农村经济组织建设,使之成为海水稻种植的主体,引领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4.支持建设海水稻产业园

  围绕我市海水稻特色优势产业,筹建湛江海水稻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优种植+补加工+促融合+引科技+强品牌+重保障”六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思路,推动海水稻产业由小变大、由散变聚、由弱变强,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营、农民受益、共享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加速湛江海水稻产业转型升级。

  5.加强海水稻产业科技创新

  由市科技部门组织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科技、资金和人力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开展我市海水稻产业科技创新。一是加强耐盐碱水稻的生理特性研究,科学系统开展耐盐试验,为更好开展耐盐碱水稻研究奠定基础。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种质资源,加强耐盐新品种的选育,加快选育适宜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盐分含量的耐盐品种,促进我市盐碱地的开发应用。三是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天然产物技术,创新发展海水稻多元化、高值化开发技术,向海洋生物保健食品、生物医药、功能食品和高端日化产品等领域延伸,开发多样化、优质化、营养化、安全化的海水稻产品,延长海水稻产业链,提升海水稻产业经济效益。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湛江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7月31日

  (联系人及电话:王国杰, 0759-3220086)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