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凯带领省人大食品安全生产检验组的各位代表,来到广州燕塘乳业有限公司、广州开发区李锦记(广州)食品有限公司视察,并与省食品药品监督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负责人举行座谈。省人大代表副省长游宁丰和雷于蓝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活动,代表纷纷建言,目前有关食品安全法规明显不适应现实情况,广东应在食品安全地方立法方面先走一步。
问题:1/4生产单位无营业执照
对策:监管重心下移到广大农村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负责人在座谈时介绍说,目前食品行业市场经济秩序不够规范,食品安全总体保障能力差。他们通过对米、面、油、酱油、醋、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米面食品和膨化食品15类食品加工企业的专项调查,发现目前我省约有11920家生产单位,其中家庭作坊式企业占了绝大多数.员工在10人以下的占93.6%,无营业执照的生产单位占25.6%,缺设备、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的占大多数。
游宁丰随即指出,目前食品安全监管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把重心从大城市下移到农村,严格管理农村乡镇的小作坊,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
问题:国家食品安全法规明显滞后
建议:地方立法广东应先走一步
杨杏芳等代表指出,国家现有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明显滞后于现实情况,亟待解决。例如,《食品卫生法》部分条款较粗,而且最高罚款才5000元,对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的处罚力度和威慑力不够,特别是缺乏对违法者退出机制的设置,结果往往出现今天被处罚、吊销卫生许可证,明天又申请开业的现象。
他们建议,我省作为经济活跃度和生活水平都较高的地区,应考虑在立法工作上先走一步,出台有关地方法规,适应我省食品安全监管形势发展的需要;张凯当场表示,省人大常委会对此非常重视;将切实加快这方面的立法调研工作。
问题:多头管理缺乏协调
对策:成立省食品安全委员会
食品安全管理领域的多头管理,也是代表和有关部门关注的热点。据了解,目前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关的职能部门就多达13个,彼此信息交流不畅,缺乏协调机制,容易造成相互依赖,留下监管盲点;或多重执法,影响企业合法经营。
不少专家提出,我省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尽快成立“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有效整合资源,协调全省的食品安全监督工作。
省食品药品监督局负责人表示,他们已根据专家意见起草了建议方案,并征求各方意见,目前已正式向省编办发出请示。
问题:假冒伪劣食品比较猖獗
对策:3到5年完成企业发证审查
代表们还指出,目前食品市场假冒伪劣产品比较猖獗,尤其是近期的假奶粉、假白酒事件曝光后,更引起一些消费者的忧虑“现在真不知道该买什么来吃”。他们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快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进程,从食品生产企业必备条件审查、强制检验及食品质量安全标志(即“QS”标志)等三方面,做到从源头把关。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我省已完成米、面、油、酱油、醋等5类食品的生产企业的生产必备条件审查工作,有1100家经审查符合条件,获得了市场准入资格。今年又启动了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米面食品、膨化食品等新10类食品市场准人工作,第一批已有84家获颁食品生产许可证(全国第一批获证企业984家)。
他表示,力争用3到5年时间,完成对现有食品生产企业的发证审查工作,同时逐步对食品实行强制检查,凡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准出厂销售。(来源:农民日报 记者丘剑华 实习生陈枫 肖潘潘 通讯员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