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深、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农民转移就业压力加大、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特大干旱历史罕见等诸多严峻挑战,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仍好于预期,继续保持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好势头。200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预计10616亿斤,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连续6年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突破5000元,实际增幅6%左右,农民收入增幅连续6年超过6%,这是20多年来第一次。
2009年农民增产增收的好成绩来之不易,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最根本缘于中央坚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巩固、完善和强化强农惠农政策。
2009年,中央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良种补贴“四补贴”预算安排1230亿元,比上年增加19.4%。良种补贴范围和品种不断扩大,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实现全覆盖,大豆良种补贴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对高油大豆全覆盖。
农产品价格是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针对2009年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的情况,国家大幅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小麦和水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比2008年增加了0.11元/斤、0.13元/斤。适时启动了玉米、大豆、油菜籽、猪肉、棉花、天然橡胶等临时收储。这些措施防止了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对保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2009年初国务院即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措施:积极扶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引导灾后重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尽量多招用因企业关停或减产裁员而失去工作的农民工;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工商登记、财政税收、信息服务等方面创造良好环境;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2009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阳光工程”培训资金达11亿元,补助标准提高到367元,基本完成300万人的培训任务,培训就业率达到85%。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2009年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月均收入为1444元,比二季度末增加40元,增长2.8%。2009年,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收入水平的增加额和增幅都要高于东部地区。农民外出务工规模恢复扩大,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人数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1至3季度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数据显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306.5元,同比实际增长8.1%。其中,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2391.8元,工资性收入人均1493元,转移性收入人均308.9元;另外财产性收入112.9元。据分析,在近年来的农民收入构成中,转移性收入成为新的增长点。(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