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2年04月25日

湛江市政府门户网站
长者助手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湛江市农业农村局

山旮旯的美丽蝶变

    破晓的晨光微曦,六环村主干道两旁的黄花风铃,在夏日的微风中显得郁郁葱葱,周边民宅外墙上一幅幅人民海军爱人民的漫画,彰显着军民一家亲的和谐氛围,村中心文化广场村民们正在晨练,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近日,记者再次来到廉江市塘蓬镇六环村时,发现这个坐落于山旮旯的省级“重点贫困村”实现了美丽蝶变,以崭新的容貌映入眼帘。

    闻令而动 决胜攻坚战

    偏远,从湛江市中心城区到六环村,百度地图导航显示,最近距离90公里,驱车两个半小时才能抵达;地贫,村里山丘延绵,满眼贫瘠的白沙泥和稀疏的桉树林;脏乱,入村遍地垃圾,村中心小水塘“绿油油”一片,这是六环村给战区海军扶贫考察组的第一印象。

    摆脱贫困,人民的希冀;脱贫攻坚,时不待人。2016年5月,南部战区海军党委积极响应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召,闻令而动、调兵遣将,奔向精准扶贫主战场——六环村。向贫困宣战的战役中,他们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攻坚目标,一次次发起冲锋,持续助力六环村脱真贫、真脱贫,镌刻出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新时代画卷。

    四年来,战区海军党委坚持把参与脱贫攻坚战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政治工程,列入年度重要工作,专题召开党委常委会,成立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领导小组,按照“帮扶到户精准脱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兵村示范村”的帮扶总目标,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实地调研、走访慰问、精准摸排,协调召开12次军地联席会议,制定《战区海军机关定点帮扶六环村脱贫攻坚规划》。先后派出2批6人的扶贫工作队脱产驻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任驻村第一党支部书记,与贫困群众一道苦干实干、攻坚克难。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四年来,战区海军党委统筹机关和驻湛片部队力量,先后投入1600余万元,精准帮扶15个重点项目,助推脱贫致富。贫困户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实现三连增,由2016年的4137元增至2019年底的14459元。六环村也实现大发展,交通改善了,环境变好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整个面貌焕然一新、整洁美观、车来人往,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群山环抱下耀眼生辉。

    2019年底,六环村顺利通过广东省贫困退出省级核查和第三方评估,53户贫困户142人全部脱贫,结果已向社会公示。

    苦干实干 奋力拔穷根

    走进六环村,村支书邱建的一番介绍,再次让人了解到六环村脱贫过程是何其艰难——

    六环村地处湛江市西北部,距最近的高速路40公里;全村总面积3.2平方公里,四面环山,可耕种土地少;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留守老人小孩居多,年轻人外出务工靠体力攒点辛苦钱,2015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0元,526户村民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127人,贫困发生率达5.44%;进村2公里土路,下雨天村里人出不去,外面的车进不来;土壤为白沙泥,难以种植荔枝、红橙、百香果等经济效益高的农作物,投资商不愿来,消费者不想来。

    谈起扶贫之初的往事,邱建至今感慨不已。每天第一件事就是他带着村干部、和前任驻村工作队队长施磊,来到村委会院子里碰头,分工落实当天工作。至今,在村委会院子宣传栏里,还陈列着该村建设工作情况展板和重大事件记录海报。为摸清贫困户的底数,他们深入摸清致贫原因,吃透精准脱贫方法,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和台账,为拔掉穷根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贫困村退出,实施产业扶贫是重点。谈起产业扶贫,邱建最有发言权。他说,以前六环村没有任何产业,集体收入基本为零。为借鉴其它村庄的成功做法,村里多次安排人员到东莞、徐闻、雷州等地实地考察学习经验;与廉江市发改委、国土、住建等部门反复协调,请进来搭建致富平台,通过“造血”产业增收的思路,搭起村集体稳定增收的四梁八柱。

    产业扶贫让贫困户唐美珍受益良多。唐美珍的老伴张华金因骑摩托车摔伤了腰椎,丧失劳动能力,从此,一家6口的生活重担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她靠在附近打零工每月挣几百元养家糊口,但孩子们长大后,开销越来越大,长期入不敷出。2017年在战区海军的帮助下,村里开始建设光伏发电站。考虑到她的特殊情况后,工作队和村里商量,在她家的屋顶建起了10千瓦居民式发电站,并网发电后,除去自家用电外,一年可收入近8千元。现在孩子们在外务工收入增加,日子越过越红火,唐美珍每天脸上挂满笑容,逢人就夸党的政策好、海军官兵亲。

    在六环村,像唐美珍这样的贫困户全都受益于产业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朱江介绍,2017年6月建成运营并网发电的450千瓦光伏发电站,每年收入达35万元,全村贫困户人均年分红1500元。

    在六环村80亩水肥一体化蔬菜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唐美珍正在这里劳作,每天能有70元的收入。据了解,建成的蔬菜种植合作社,每年可吸纳1600余人次贫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果蔬合作社建立后,扶贫工作队“扶上马送一程”,构建产销对接机制,联系各大超市、农产品销售市场和驻湛片部队,与合作社签订供销合同优先采购。稳定的产销渠道促使8户贫困户主动加入合作社,扩大种养规模,享受带来的红利,收入连年提高。

    战区海军还把脱贫攻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完善基础设施、补齐发展短板,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先期投入400万元,建成全长2.1公里三级公路,新建河桥2座、山塘闸口2个,整修灌溉水渠2700多米,铺设供水管线8300多米,着力解决路通、电通、水通的“三通”问题。2019年再次投入200万元,启动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的援建工程,升级改造基层党建场所、医疗卫生室、文体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整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立足长远 涵养内动力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驻村工作队施磊、朱江两任队长对此感受最深。基层党组织作为一线战斗堡垒,是激发贫困户内动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刚入驻时,六环村党组织服务群众没办法、服务发展没技术,部分村干部威信不高,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活动没人来、工作难开展。要想富,先修路。起初,当地村干部提出拓宽主干路的想法,因土地置换的原因,老百姓不同意。工作队与村支部书记前往村委会委员和德高望重村民家中,详细阐述利害关系,并用其他村修路致富经验说服,最终在征求镇、村两级和村民意见后,公路建设才开工。

    从“要我富”到“我要富”,涵养内动力是脱贫不返贫的关键。战区海军党委认识到:既要帮六环村找致富路子,更要解思想扣子,拔掉村民思想上的穷根,树起致富奔小康的自信。

    驻村工作队将村子当成第二个家,全面融入六环村“两委”工作。协助开展换届选举,积极向镇党委提建议,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推荐进村支委、当上村支书。发挥第一书记在方向把握、政策理解、沟通协调等优势,与村支书邱建一道带头宣讲政策、过主题党日、学习取经,不断强化“一班人”的责任担当,建强脱贫致富“战斗堡垒”,实现1+1>2的效应。

    以前,在六环村“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群众还不少,为从根本上解决积极性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的问题,工作队坚持扶贫与扶志并举、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并重。建立村干部、村民理事会、贫困户微信群,宣传党的惠农富农好政策,宣扬中华民族勤劳致富的传统美德,引导村民增强建设“美丽家园”的信心动力。着眼提升村民精神面貌、培育文明乡风民风,实施“三清理三拆除”“四好农村路”、巷道硬化、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4.2亩的文化活动广场、安装220盏太阳能路灯,种植480棵黄花风铃木,拆除80余间危旧建筑,改造21户贫困户危房,改善治理水平和人居环境。

    刚搬进新居不久的贫困户张世开喜笑颜开,他告诉笔者:“这两年,在海军官兵的帮助下,我领上了低保金,建起了新房子,通过果蔬企业合作社和光伏发电分红近5万元。逢年过节,海军官兵还送来慰问金和慰问品,由衷地感谢人民子弟兵。”

    为增强孩子们的海洋意识、海权思想、海防观念,帮扶单位还扩建村小学办公楼和运动场地,新建海军国防教育基地。去年,来自六环村的近60名师生代表,参观了战区海军军史馆,看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大海和军舰。在战区海军机关组织“走出大山看大海”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研学实践、军营开放、辅导授课等时机,与海军官兵交流,树立了学习成才的信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朱江说,六环村虽已实现全面脱贫,但依然不能松懈,要继续绷紧弦、加把劲,打造“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建立起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致富。

脱贫有多难,他们就有多拼。战区海军党委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咬定脱贫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下“绣花”功夫,“滴灌式”帮扶。如今,历经脱贫攻坚洗礼的六环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内到外旧貌换新颜,实现了华丽转身。

7324165_lsc_1591538027790_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