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政府门户网站
长者助手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湛江市农业农村局

引企入村 贫困户年年有红利

    近日,记者沿着整洁宽敞的村道走进吴川市吴阳镇那郭垌村,只见村中楼宇错落有致,不少房子正在兴建,加上机器轰鸣,整个村落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与3年前比起来,简直就是天翻地覆……

村民到渔网厂上班。詹岗琳 摄

    今年初,那郭垌村被广东省扶贫办评为“安居工程示范村”。

    “这几年来,村里的生活生产设施都跟上来了。有4家企业落户本村,村里光是灯光篮球场就有6个,农贸市场、文化楼、卫生所、学校等一应俱全,目前正在为每条自然村配备一个公厕。”那郭垌村党支部书记吴观康自豪地向前来采访的记者介绍。

    四家民企落户那郭垌村

    曾经贫穷的那郭垌村,得益于当年湛江市委办“扶贫双到”工作组的帮扶。

    “考虑到那郭垌村地处吴川市西部,滨临325国道,交通便利,发展工农业条件优越,我们积极谋划招商引资。我们打算走一条以产业项目带动大发展的扶贫路子。” 驻村干部刘杰伟说。

    经过几年的努力,驻村干部积极实施项目扶贫,引进东莞至诚(吴川)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湛江东农实业公司、天安食品有限公司及明宇渔网厂等4家企业落户那郭垌村。

    原本主要以种植香蕉为生的那郭垌村民,因为近几年“巴拿马”病毒肆虐,越来越多的村民丢弃了土地。原本在广州工作的林家如看到家乡丢荒的土地,萌生了回家发展农业的想法。2011年7月,林家如决定在湛江东农实业公司租赁村耕地2000多亩,开始培育水稻等优质农作物品种,推广良种良法,带动本地农民年收入从800多元增加到5000多元,并安置长期工人100人,季节性工人300多人,其中贫困户劳动力32人。

    渔网厂机器轰鸣,工人在车间忙碌穿梭。今年45岁的韩桂英,之前一直在十几公里开外的海边帮人拉渔网,今年初,在邻居介绍下,她来到了渔网厂工作,每个月能拿到2000元的工资。“在家门口工作比以前轻松多了,照顾女儿也比较方便!”韩桂英笑言,她家里的房子正在装修,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她很珍惜这个工作机会。

    来到天安食品厂,管理员拿出了该厂研制生产的山麦欢系列植物饮料给我们品尝。该公司是本村企业家吴强、吴国兄弟响应湛江市委办驻村工作组的倡导,回家乡投资创办的扶贫基地。目前,已投入500多万元建起占地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的车间。安置本村劳动力60多名,其中贫困家庭劳动力15人。那郭垌村用20万元入股了该公司,每年利润分红返还贫困户。

    东莞至诚(吴川)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是由本村外出企业家吴辉先生投资,通过土地流转整合325国道旁的275亩土地,发展高产种植、优质养殖、休闲旅游。首期已投入500多万元,安排本村劳动力70多人,其中贫困户劳动力7人。每年为参加土地流转的家庭人均增加收入1300元,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万元。

    在驻村干部多方奔走下,该村外出企业家、务工致富人员捐资644.7万元,建设硬底化村道6.9公里,篮球场3个。并争取吴川市国土局支持270万元,建设了总长6公里的农田排灌系统,解决了1700多亩农田的排灌排涝问题。

    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三产业

    “扶贫这3年来,村里最大的变化是村中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企业入驻拉动了经济的发展,村中外出务工及在本村就业的人达到了近7成。”村党支部书记吴观康说:“这几年村里盖房子的多了,买车子的多人,村里的纠纷反而少了。”

    “平时我们下去工作的时候都是随意到贫困户家中去,揭开他们的锅盖,发现跟过去相比丰盛了很多,有鱼有肉有蔬菜。”驻村干部桑涛笑言:“现在村里的农民不种地也有收入,到企业打工还有稳定收益,每天的工资都有60元左右,村民都陆续洗脚上田了。”

    左腿残疾的林观福如愿在村里开起了修车档、小卖部。“几年来,市委办总共给了我1万多元的发展资金。”林观福笑着说:“有了他们的帮助,我创业的底气更足了!”

    据知情人介绍,那郭垌村是贫困村中发展经济底子较好,变化较为显著的一条村庄,也是贫困村发展的样本。

    将企业引进家门口,促使村民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流转,使农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以及机械化,提高土地及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快农村农业发展的步伐。

    18贫困户建起混凝土平房

    3年来,驻村工作组重点对该村的贫困户及个体户进行帮扶,重点放在医治疾病、危房改造、参股产业项目和转移就业上。在驻村工作组的努力下,湛江市委办干部职工和该村外出企业家共捐款27万元,为村中18户贫困户每户建起了100平方米的混凝土结构平房。(来源:湛江日报 左言交 詹岗琳)